【心灵花园】第七期:为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无法超越?——聊聊“社会比较”这件事
日期:2021-05-25  作者:树洞君 来源:  浏览量:547

树洞君寄语: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近期同学们在树洞的留言比较少,树洞君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大家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了,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希望大家在树洞君在与不在的日子里,都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有能力的话,照顾好身边的人——请记得,“你念,或者不念,小精灵们的爱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开始讲起。

 

#蒋欣让田雨岚快闭嘴#

#子悠快抑郁了吧#

#夏君山把欢欢骂吐了#

#南俪田雨岚动手了#

······

 

不得不说,最近的热播剧《小舍得》,天天霸占着微博热搜。

因为剧情贴近现实生活,剧中的每一个教育话题,几乎都触及到家长和孩子那根最敏感脆弱的神经。

令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引起网友共鸣和疯狂热议的田雨岚一家,而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天才学霸米桃一家。

因为,在米桃一家人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也看到了人生的温度。主创人员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城市家庭,也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的烟火人生。

而这,正是这部剧的可贵之处。

它告诉我们: 每个小孩,都有资格享受美好;每个小孩,都值得被宠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一个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社会比较。

 

一、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无法超越?

可能我们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TA成绩好,无论啥学科都比你多考几分;爱运动,还写得一手好字;弹琴非常棒,而且每天主动练琴几小时,从不看动画片;读书超级多,还长得比你好看……

这可能是我们在懵懂时期最初进行的“社会比较”,原来这个世界如何评价“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不光取决于“我能做什么”,还取决于“别人还能做什么”。

“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于1954年提出,指“个体在缺乏具体、客观的评价标准时,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的能力及观点。”社会比较行为分为三类:上行社会比较、平行社会比较和下行社会比较。

 

二、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社会比较有意义吗?当然有。社会心理学指出,“人们都拥有渴望判断自己观点和能力的动机,倾向于与他人进行比较来满足这种需要。”因而,社会比较是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刚刚讲到,“社会比较”有三种,其中一种是“在特定方面与比自己强的人作比较”,这称为——上行社会比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上行社会比较对象。可事实上,TA很可能是一堆孩子的优秀习惯、特质的集合体,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符号性人物,却又因为被赋予了“同龄人”的身份而强加了与我们的相似性。

 

三、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当比较对象不合适时,上行社会比较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自我评价,进而带来不适的感受。某种意义上讲,自卑感就是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结果。回顾过去,可能很多人从来没有被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激励到,反而只是无尽的委屈、失落和自我怀疑。不断被动地与这种有着相似假象的榜样进行“上行社会比较”,又永远难以追赶或超越,往往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

我们需要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吗?认识到TA可能是一组孩子闪光点的集合后,我们没有必要再把自己的自尊拿出来被这个象征性的符号碾压。同样的,任何比较标准下,正态分布的最右端永远只有极少数人。

这世上永远有人看起来就是“人生赢家”,而如果我们并不了解这份成功背后的真实旅程,也无法复制这份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便不必强加一个“相似性”,把自己投入这样一种本不必发生的社会比较。

四、没有比较就没有参照

社会比较当然也会带来激励作用。在某个维度上与情况比自己差的人做下行社会比较,常常使人们对自己感觉更好,因此人们常常主动寻求下行社会比较,来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

即使同样是进行上行社会比较,也并不尽然就带来消极的感受,如当人们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和确定感时,也可以从上行社会比较中获得良好的感受。社会心理学发现,当人们在上行比较中从另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成就中感受到荣誉,或是从他人身上获取灵感和希望的来源时,人们也可能从上行社会比较中受到激励。

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自己平和而乐观的心态。要看到——别人的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过程,乃至一种习惯。与其拿他人的成就和自己比,不如去看到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一些卓越的行为习惯、一份可能的进步空间。

优秀不存在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包容不同的选择。比起为了一个强加的“优秀”标准去担忧“同龄人正在无声无息地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去恐慌“稍有松懈,便被远远抛下”而拼命争取“一枝独秀”,树洞君更愿意相信: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我们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朝着不同的目标或快或慢地努力着,而只要在努力着,就有机会实现你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写在最后

想起了龙应台的一篇文章——《给安德烈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可以现在告诉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的答案。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同学们,家人和老师对你最大的期盼,是成长为一个快乐、自足、对社会有贡献、有自我实现感的人。而读书用功,也不是因为我们要你以后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自愿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以,勇敢向前吧!认真做出每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慢慢探索出一种让自己满意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许你还迷茫,也许目前尚无斐然的成就,但这并不代表一种平庸或失败。

人生路上,自己是最大的敌手,也是最好的朋友。但凡我们在朝着我们喜欢的方向努力,哪有什么能够超越我们呢?

树洞君

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