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的高一同学们以导师组为单位,进行了“新思想在上海”的主题寻访活动。通过组织同学们走到社会中、走进城市里,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上海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以来上海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同学们在深度思考、深度体验、深度学习中感悟新思想,汲取新力量。
全体高一师生分为三条路线,分别沿“中共二大会址——先锋广场”“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绿之丘”和“淞沪抗战纪念馆——临江公园纪念广场”寻访学习。
追昔日峥嵘,感当下安宁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题记
同学们于下午13:30抵达位于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走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庄重有力的大字:中国共产党万岁。继续前行,矗立前方的便是中共二大的主题雕塑,工人、青年、农民、妇女肩并肩,在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指引下,坚毅地望着前行的道路;两侧的四幅浮雕则分别展示了他们团结一致,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画面。步伐渐渐严肃稳重,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基本陈列厅。
此处展示了参与中共二大的十二位代表及他们生前的有关物品,发黄的旧纸张上刚劲的文字,让人仿佛感受到了那份革命的决心和力量;中共二大的成果展示屏,陈列了中共二大为革命事业留下的从《中国共产党宣言》到《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等重要文件……这些都为中共二大召开后全国的革命斗争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引领了方向。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会议旧址所在小屋,一张木桌、八盏茶壶、几张木凳,这便是这样一次重要会议召开时的场景了。旧址中的摆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李达及其夫人的回忆重新布置而成,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桌边意气风发的青年满怀热血,激烈地讨论着。
走出纪念馆,同学们踏入了延安中路的绿地。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之地,瀑布奔流、花草繁盛、怪石叠峦……树木间喷涌出的雾气,时刻让人宛如漫游仙境;穿梭在石板桥之间,心神都得到了平息;看着在其中漫步的人们在悠闲地谈笑,便更觉如今生活之美好安宁。
石库门中,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让同学们满怀钦佩,立下远大志向,学习成为坚韧勇敢的时代引领者;石库门外环境优美的延安绿地,又诉说着今日的安定是多么来之不易。同学们一定会牢记这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以新青年的姿态继续行走在大路上。
学生感想
入口写着“中共二大會址”的牌匾在阴天也熠熠生辉。这里孕育了首部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除此之外,中共二大还创造了六个“第一次”。时光倒回百年,不抢眼的辅德里却是众多有志青年的聚集地。李达在此创建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陈独秀、李达等人发起建立了“平民女校”,迈出了党领导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小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工整的板书:我們為什麼叫伊平民女學。陈独秀、陈望道、李达……他们都在风华正茂之时相遇,意气风发,书写青春之华章。他们在动荡中破局,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如今我们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当我们得以回望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的车轮一直在滚滚向前,而我们尚未到达彼岸。但过去、现在、未来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在此刻撞见了曾经,青年依旧保有激情,乱云飞渡仍从容,携手共创新未来。
——吴子涵
初进大门,便感受到了一股庄严而肃穆的氛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中共二大概况与参与人员,参观了当时会议中保存下来的实物物件与还原的场景样式,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图片、文物和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的种种艰辛和壮丽,同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大会召开过程以及参与者的事迹和精神。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共二大的伟大意义和不朽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深刻认识了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今天的参观活动,同学们被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初心所震撼。我们不仅需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傅天逸
红色文化基因的探索之途从未停止,青年心中的烈火依旧可以燎原。中共二大的召开早在1921年11月便已决定,它背靠着马克思主义系统传播萌芽与工农青妇运动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承载着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指明道路、制定纲领的历史使命,最终于拥有多重身份的辅德里召开。缘此,中共二大同样做出了开创性的革命贡献: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对工青妇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统一战线政策等,中共二大凭借其非凡的意义成为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闪耀在中国建设的征途上。
时光飞逝,历史已被浓缩;抚今追昔,征途任重道远。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绵延传递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克明精神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吾辈青年通过瞻仰不朽遗迹、重温光辉历程以感知红色文化并坚定思想信念,执着进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裴树奇
探主席访沪足迹,寻人民幸福之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题记
为了更好地让每一位高中生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6届学生有幸参观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人人馆及绿之丘。
人人馆是一个集展览、讲座、阅读、休闲、文创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场所,是市民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好去处。一进入人人馆,同学们就被一楼的展览区所吸引。正在展出的是上海市城市建设方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另有与“人民城市”相关的理论图书,与旁边的咖啡厅相得益彰,共同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理念的具体实现和全面实施。
领悟城市建设之本后,同学们又参观了负一楼的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照片展览,领悟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展览区不仅展示了摄影作品,还有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参观完人人馆,同学们又将眼光放至对面的绿之丘。绿之丘是一座由老仓库改造的城市综合体,因其极具艺术风的外观而屹立于滨江不倒,成为江岸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学们还发现,绿之丘应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而生,这里每层楼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水陆草木之花”,更建设了现代化的科技体验场所以及休闲馆。
参观当日恰逢绿之丘举办艺术展,当同学们看到现代化的建筑与自然草木交相辉映时,幸福的真谛也在我们心中悄然而生——幸福不需要过多的杂念修饰,仅需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挖掘幸福的艺术,在艺术中寻找幸福的方式,绿之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选择。
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领悟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人人馆不仅提供着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更是“共享”理念在上海的一个缩影;绿之丘的艺术展更让同学们看到了令城市焕发生机、别具一格的方式。参观两所场馆,让同学们明白了在新时代,幸福之根不是所谓“大隐”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真正领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句话背后的内涵——在平凡的生活中让信仰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间。
学生感想
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馆中,我们看到了杨浦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实践成果,也看到了30年来旧改的里程,了解了过去“两万户”家庭生活的场景,城市更新中所经历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这让我明白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努力。而前身是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的绿之丘,以其独特的工业历史印记、良好的滨江景观视野吸引社会各方的青睐,也将原本的封闭空间转变为向市民群众开放的生态公共空间。
此次的参观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背后的内涵,知道了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陆艺灵
今天,我们参观了绿之丘和人人馆。在绿之丘的废物利用馆中,陈列着用废旧衣服堆叠的沙发和各式随处可见的废弃生活用品做成的白色泡沫艺术品,这都在提醒我们——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也正如科菲·安南所言:“我们追求健康的环境是无止境的,它应该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另一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智慧化运动健康促进服务流程”。其中有自助测量血压仪器,智能律动魔镜,支持多种训练模式,这说明如今的医疗健康系统越来越智能化自主化了。在参观人人馆时,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住房上更是有所体现。在三十年前,上海许多居民仍旧挤在狭小的弄堂中,屋外倾盆大雨,屋内污水横流。然而在这三十年中,上海不断推进旧区改造,杨浦区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居民们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大大提升,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上海这三十年的变迁,取得的成效令我们自豪骄傲,新的城市面貌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事物,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时,它也警示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基础的人和事。
—— 毕睿琪
怀着激动的心情,今天参观了杨浦区人人馆与绿之丘。进入人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新时代报刊与专辑,红色的封面落落大方的躺在书架上,金色的字迹仿如几十年前星星燎原的野火,也照亮了我们青年滚烫的心;再往里深入走去,琳琅满目的照片告诉了我们上海几十年前的样子,苍老而又无力,但随着改革开放与城市规划,从前杂乱无章的电线交错变成了排列有致的高楼拔地而起,从几平米的小宅子变成了几十平米的空间,生活质量的改善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为此,我们也要感谢所有为这座城市建设付出努力的人们,让我们拥有了如此优质的环境,也让我们见证了上海独一无二的魅力。进入绿之丘,在登上楼顶后,整个黄浦江的景色映入眼中,望着孜孜不倦养育着上海的母亲河奔腾而去,我们心潮澎湃,我相信我们也会像母亲河一样,以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的后辈创造更精彩的独属于上海的精彩生活!
今天的活动给予我极大的力量,我们一定会学习到上海的深厚底蕴,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出独属于我们的上海!
——沈珈琪
铭记历史苦难,传承革命精神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题记
同学们于下午13:30抵达红色教育基地、上海市淞沪会战纪念馆及纪念公园。
进入纪念馆内部,昏暗的环境中,四个大字散发血红光芒:“血沃淞沪”。沉重的氛围引得同学们呼吸为之一凝,大家立刻意识到这段历史之沉痛、悲壮。
走进展厅,这段历史令人掩面。一幅幅老照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淞沪抗战的真实景象,日军在上海沦陷后的种种暴行,令人不禁扼腕。他们烧杀抢掠,使得生灵涂炭;偷运物资,使得民生凋敝,无数民众无家可归、无衣可穿、无饭可食。他们焚毁了东方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上海博物馆,使得一大批珍贵文物付之一炬。复旦、同济等高校的大礼堂、实验室在炮火中沦为废墟。闸北的七天大火痛诉着战争的残酷,日本军队狂傲叫嚣着灭亡中国的神话,而我们的军队却是节节败退!面对着此情此景,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
深入山体内部,这段历史热血沸腾。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必须站出来了,他们都是“崇高伟大的模范”!在解说员的指引下,同学们倾听着地下工作者的谍战传奇,目睹着姚子青营血染宝山的悲壮,感受着十九路军人人抗战的英雄无畏。“起来!抵抗到底!”机车散发出滚滚浓烟,救亡运动的震天呼喊犹在眼前。《义勇军进行曲》在群众之中唱响,“急公好义”的旗帜在行列中卷起。从“功不独居,罪不推诿”的军规到童子军们的加入,中华民族面对覆亡的威胁,又一次展现出了她的强大力量。展厅内部的多媒体装置使同学们可以切身体会炮火的猛烈、民族的可危,造型独特的雕塑装置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文艺作家们“以笔为枪”、全民抗战的坚强信念和伟大精神。互动装置边同学们三五成群,在白色的图画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历史是沉重的,因为他善于诉说故事:他欢欣于一切的美好,也将一切的苦难铭刻在心。百年的旅程,我们走过的是一条苦难之路,却也是一条辉煌之路。是洞察历史的眼睛指引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踏浪而行。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踔厉奋发,图强有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朔风凛冽里,纪念馆屹立在那里,正如一座碑,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这次寻访活动中,同学们走过百年大党的起源,见证人民城市的拔地而起,在老战场追忆曾经的浴血奋战,感受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在这些精神与内涵的鼓舞与引领下,中国得以不断迈进、发展。同学们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应传承、发扬这些伟大精神,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争做新青年,共同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感想
淞沪抗战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展品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惨烈的抗战岁月。在纪念馆新展厅《血沃淞沪》里,我看到了许多抗战时期的照片和实物,有战线前在作最后不屈抵抗战士的油画、有1:1复刻出来印着“抗战到底”的火车头、还有被日军炸毁的建筑和被实施奴化教育的孩子们的真实照片。我看到了那些英勇的抗战将士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同时,纪念馆内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如同情中国抗战的外文报刊,设立在上海的诸多难民庇护所……这些资料让我对淞沪抗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悲壮,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的和平生活。我相信,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守护和平,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赖梓韬
并不是第一次参观淞沪会战纪念馆,但每一次的了解都会更加深入一点。是一张又一张的请愿书,是一场又一场的艰难奋斗,是心灵上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从表面的意思,到历史的演变,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深刻的理解,是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定目标、勇往直前。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决不能通过不发展、受制于人、寄人篱下来换取一时的安逸。淞沪抗战时没人给我们遮挡,退缩解决不了问题,不断满足侵略者换来的一时安逸,最终依旧是丧权辱国。我们靠的是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今日的和平,才有今日的成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时今日,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埋头苦干,为人民之幸福,民族之复兴奉献全部。
——张汤岚
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大门口,一块巨大的显示屏矗立着,上面闪亮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红色大字。这短短十六个字,让我深受震撼,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他们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油画,画中是淞沪抗战的激烈战场。画面中的士兵英勇无畏,他们面对着敌人的炮火毫不退缩,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战场。纪念馆内的陈设让我了解了淞沪抗战的全程,看到了战士们的勇敢和坚毅。当我看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遗物和照片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的伟大精神和无畏气概,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郭梓朋
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中陈列了许多当年英勇抗战的英雄们所遗留下来由后辈捐赠的物品,讲述了一件件英雄事迹,其中有令人悲痛的残酷历史,也有振奋人心的事迹。在那时,上海有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革命的历程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由刻刀刻出的“仇”字,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而沉重的意蕴,每一笔又锋锐十足,犹如执剑者执剑所刻。又是同一个作者创作的连环画,虽言简意赅,但字字泣血,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与暴虐。之后又阅读了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材料,这样的民族国家之恨,岂能被轻易抹去。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带着过往的悲痛砥砺前行。之后,柳暗花明,周围忽然变得明亮,抗战——胜利了,中国实现全面解放,一则则新闻条段振奋人心,放眼望去,公园内的绿植、湖泊显得安详美好。
如今生活属实来之不易,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和平的年代与国家,也当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岂能自怨自哀,应当奋发向前,我们应背负过去,向着未来扬帆起航!
——马翊彬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我校高二学生开展“区域文化”社会考察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