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坊
自2016年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推出 “FFF小荷坊” 系列报道, 以个体人物报道形式展学生群体风采。栏目中 “小荷” 一词, 取自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句, 意在以 “小荷” 喻高中同学们年华正好、 初露锋芒, 并预示着盛夏将至、 含苞待放。
希望将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经历分享给每个FFFer。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这些同学在学业上的付出,更应关注到他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卡瓦菲斯笔下的这一诗行勾勒出陆天瑜灿烂而精彩的高中三年时光。要成为怎样的人?要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于三年的探索中穿花寻路,陆天瑜已找寻到了自己的答案。
“须知精神姿态是用自己特有的光照亮世界”
步入高中时的困顿与迷茫随着脚步与时间,渐渐化作回忆中的感受。从稳居前列的综合成绩到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学业优秀奖”“菁英学生”;从叶圣陶杯作文竞赛三等奖、未来杯双语演说大赛二等奖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点滴的成就佐证她满怀信念前行的决心。
迈过三年时光,她始终在探索自我之程上开疆拓土。高一寒假期间,她参加了雅典杯模拟联合国大会,跟随两位学长学姐在“国家顾问”会场中初次体验运筹帷幄的模联之趣;高二时,她参与拍摄了校园宣传片,初次体会到怎样用自己的活力娓娓道来青春的故事;高三新年升旗仪式上,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菁英学生答辩上淡定而从容地表现……从一开始只愿躲在众人之后,到如今她学会了何以使自己才美外现,更自信地展现真正的自我。
她相信自己已然蜕变成了一个从心底里相信“我能行”的少年人。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她伸出洞察世界的触角,不只是透过作文观察人间。比如她曾带着对传播学的好奇展开对群体意见表达的课题研究、比如她关于互联网“乌合之众”的思考在SSP上见报。她仍旧记得构思FN班级节目时自己说:“那就谈谈我们的梦想怎么样?”于是四十个少年的梦想浓缩在一方舞台之上,那是她第一次真正领会对人们与远方的关怀与爱会是怎样一种美好而强大的力量;线上网课期间,她作为文学社成员策划了一期文学社推送“你应答我的瞬间”,于是被空间分隔开的人们,得以在文学与艺术之中,重拾精神的回应、心灵的共鸣;作为学术部干事,她参与策划的线上读书会让同学们在几个深夜共聚在一个线上会议里,共读几本经典,重温纸页书香。
她亦爱着生命中的一切。她乐于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每一个可爱的角落:每周五放学的晚霞、小区楼下胖胖的流浪猫、和伙伴漫步在学校花园时捡起的几朵梨花……她带着关怀与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但另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相是,人从来没有停下过追求幸福的脚步”
虽然她总是笑称自己没什么艺术和体育细胞,但是当她在语文周上抱着柳琴奏响一曲《广陵散》,当她在校运会上奔跑、在乒乓球赛上挥拍,似乎“去做这些事”本身就足以丰盈她的内心,也足以让她忘却结果,幸福地让生命在这些时刻停留瞬息。“且行且看且随风,且行且忘且从容”,她这么定义幸福,也立誓做一个拥有更完整而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尚存天真与灵气的人,一如人们从未停下追求幸福那般走上自己的幸福之路。
要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她说,她选择走上一条漫长的道路,要在那生命的无限游戏中不是为了击败什么,而是为了赢过自己;不是为了赢得什么,而是为了超越自己。也正如黑塞说的那样:“我还有许多弯路要走,还会失望于许许多多个满足,一切都要等日后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
前路漫漫,其亦灿灿,她相信,万里前程中,江海正以猛烈之势向她而来: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