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及“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校于5月17日至5月21日开展了“新课标、新教材”教学专题研讨课活动,旨在展示教研组研究成果,引领我校教学研究的深入推进。
本次展示活动由已经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语文、数学、政史3个教研组承担。开课前夕,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磨课,开课教师精心准备,人文学科也结合建党100周年的背景选题,最终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展示课。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收获良多。
5月19日上午,方一幸老师开设了一节高二历史拓展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从唐代墓道中的两幅《礼宾图》引入,通过从宏观看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聚焦看不同民族、边疆政策的效果,系统看中国古代中央对新疆、西藏、台湾的关系——三个层次的视角,让学生体会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民族战争、和亲与联姻、设置管理机构、移民屯戍等丰富多样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使得“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也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节课知识量丰富,逻辑清晰,课堂节奏紧凑,体现了“双新背景”下对学生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5月20日下午,何昭亮老师在高一经纬(1)班开设《复数的引入和四则运算》一课。该课首先通过回顾数系发展的历史,创设合理情境,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索复数的发现,促进概念的自然生成。何老师积极创设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深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对“复数概念”和“四则运算”的实质性理解,并最终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体现了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特色。
5月21日上午,柯力萍老师展示了一节题为《百年复兴路上的苦难与新生》的单元深化课,回应新教材新课标对单元贯通教学的要求,通过这一时期各阶层对“国家解放和民族新生”的探索,由此看到中国革命的前景和方向,启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做青年”,充分体现单元深化课“总结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本节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在百年复兴路上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5月21日上午,我校政治教师许文超为高一尔雅(1)班开设了一节题为《我们怎样当家作主》的公开课。本节课围绕小区停车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据此召开了一场模拟居民会议。活动中,同学们扮演居民代表、物业工作人员、居委会主任等角色,在协商讨论中体验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与过程,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整节课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学生参与积极,充分体现了“双新”背景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有效培育和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推进“双新”改革实施的目的是加强单元设计,增强教学过程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不断总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次活动中,各学科的教学展示课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也是我校教师真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双新”实施品质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