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我校秉持对学术的尊崇与追求,诚邀复旦大学钱振兴教授、段怀清教授莅临“大视野”系列讲坛,为同学们带来知识的盛宴。讲座现场,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们的精彩讲授,并在讲座后积极与教授展开热烈探讨与交流。经过两场精彩的讲座,同学们皆感视野开拓、获益良多。
“大视野”系列讲坛简介
“大视野”系列讲坛,是我校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而推出的紧密衔接大学教育的全新系列课程,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学校积极筹备规划,充分整合高端学术资源,计划邀请多位知名高校的教授前来开讲。讲坛内容聚焦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与人文热点的深度剖析,致力于为我校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本期主讲教授简介
钱振兴教授
钱振兴,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担任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信息安全、AI应用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担任IEEE和ACM等多个期刊和会议的编委。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著有《计算机教授白话人工智能》《计算机教授给孩子讲历史》《计算机教授跟孩子聊AI与艺术》等多本图书,2025年获得文津图书提名奖。
段怀清教授
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国际汉学。著有《〈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白璧德与中国文化》《西学东渐与晚清语言文学》《赛珍珠的小说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等。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杭州电视台、浙江卫视、福建卫视以及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举行历史文化类讲座。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央电视台《山水间的家》文化嘉宾、东方卫视《斯文江南》文化嘉宾。
精彩记录
《人工智能与AIGC》
我校“大视野”讲坛——理工系列近日迎来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钱振兴教授。钱教授为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带来“人工智能与AIGC”主题讲座。钱教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溯了人工智能的思想源流。从“机器能否思考”的图灵之问启程,他梳理了AI从模仿人脑逻辑运算的M-P模型,到奠定深度学习基石的反向传播算法等关键发展节点,清晰地勾勒出AI从理论构想走向技术爆发的演进脉络。
讲座重点聚焦于当下热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钱教授从2014年GAN(生成对抗网络)的发布这一里程碑事件切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技术原理,并结合虚拟数字人、智能设计等生动案例,展示了AIGC如何重塑内容创作模式。此外,钱教授还带领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引导同学们思考其伴随的伦理挑战与“深度学习陷阱”。
整场讲座,钱教授以风趣的语言化解技术的复杂,用生动的案例连接理论与现实,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技的种子。这不仅是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科技启蒙,激励着FFF学子们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思考未来,勇担重任。
《上海六年(1904-1910):胡适的“中学时代”》
在我校“大视野”系列讲坛——人文系列上,段怀清教授带来了“上海六年(1904 - 1910):胡适的中学时代’”的精彩讲座。讲座围绕1904 - 1910年这一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展开,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
段教授首先剖析了当时新旧教育并存的格局:传统科举制度步入尾声,而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式学堂教育悄然兴起,形成了中西杂糅的双轨制体系。少年胡适的成长正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缩影。他从家乡来到上海这座新式教育重镇,经历了从方言到国语、从传统经典到西学知识的艰难转变。凭借非凡的求知欲与刻苦精神,他不仅克服了挑战,更实现了知识的融合,完成了从文艺青年到青年学者的重要蜕变。
在讲座最后,段教授点明初心:少年胡适孜孜不倦阅读等品质,为他日后文学成就奠定根本。他希望大家以史为鉴,从胡适身上学会“别有用心”,去观察、思考与发现。这场讲座,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胡适的中学时代,更让我们透过胡适先生个体的成长,窥见了那个大变革时代下中国教育与社会的变迁,也启发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学生心得
周四我听了复旦大学段怀清教授带来的大视野讲座,主题为“胡适的中学时代”。本来以为听到的只是一段胡适的故事,结果经过90分钟多的讲座,我了解到了当时整个时代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变革,及其对个人的深远影响,是一场文学与历史的盛宴。教授在授课时从容自如,将知识与我们娓娓道来。讲到专业内容时耐心地加以解释,遇到抽象的概念用我们熟悉的例子举例说明,让我们见证了学术大师大方博学的风姿。这场讲座使我了解了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我的认知与眼界,让我对近代社会的认知和对文学的热爱更上一层楼。
——高一(3)班 聂子璇
这次讲座让我对人工智能与AIGC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技术发展历程到多样应用,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与潜力。同时也引发我思考,人工智能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与创新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伦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以及假脸检测技术若被滥用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等。在未来,我们需要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的规范与引导。
——高一(1)班 陈昱兰
周四来自复旦大学的教授段怀清先生来到我们学校做关于胡适在上海的六年的中学求学生涯。胡适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所学都使他的思想和视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为他日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和中国文坛风向标式的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段教授致力文学与教育事业多年,在这两个方面造诣极高,短短两节课的时间着实令人受益匪浅,我们通过胡适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能够看到整个时代读书人的命运与前路,知人论世,以史为鉴,这是我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学到的最深刻的宝贵经验。
——高一(8)班 夏心睿
我们作为现代的青年学生,仍可以做一名“读书种子”,在读一些课外书中了解各种新知,并与旧识联系起来。人文也好,科学也好,这两者本就相互穿插,交织,并融合。你曾读过的书,行过的路,对你认识这个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现在用不上,但这都是自我成长的积累。
——高一(7)班 王悦童
这次讲座,从现在AI的发展情况引入,独具一格。随后陈述了现在代AI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讲座介绍了AI技术从无到有,经历阻挠又复兴的历程。这让我们体验到AI起源和其各的功能逐渐完善的过程。
我认为,AI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知道新技术的产生需要经历曲折,同时科研技术创新还要靠一代代技术人员几十年的扎根研究,才能有所成果。
——高一(2)班 费致远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迅速的,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同时,也会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如:隐私安全,信息真伪验证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带有批判性思维来评估互联网上的信息。AI的学习是模仿人训练出来的,但比人更加高效,那么应如何保持人类自身优势呢?这一问题是有待解答与思考的。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AI,但不能过度依赖。我们应该让AI助力我们,而非“夺舍”我们。
——高一(5)班 童纬乐
钱振兴教授揭秘人工智能前沿,段怀清教授解读胡适青葱岁月,两场讲座以科技的锐利与人文的温润,在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的校园内激荡起一场精彩的思维风暴。前者以严谨算法推演未来,后者以鲜活叙事回溯历史,学者们的深厚积淀如同经纬,为同学们编织起立体的认知网络。这场交汇,让知识的薪火照亮了更广阔的学术天地。思想的涟漪已随“大视野”讲坛蔓延,化作学子们心中连接象牙塔与未来实践的桥梁,指引他们踏上求索的新征程。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喜报】祝贺我校学生在“引领杯”2025年浦东新区高中生模拟法庭挑战赛中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