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推出 “FFF小荷坊” 系列报道, 以个体人物报道形式展学生群体风采。栏目中 “小荷” 一词, 取自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句, 意在以 “小荷” 喻高中同学们年华正好、 初露锋芒, 并预示着盛夏将至、 含苞待放。
希望将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经历分享给每个FFFer。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这些同学在学业上的付出,更应关注到他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6月7号出生的孩子,注定会恰好在高考考场上成年。这带来隐秘的奇妙感,也暗示着启航的信号:在这里生活的三年将成为最宝贵的行囊,和她一起向18岁之后的远方轻盈地走去。”
“我会变成巨人,踏着力气、踩着梦”
她把爱好看作五彩细线编织脚下踩着的梦:书法水彩素描刻下艺术;十年古筝迈向演奏二级,艺术节表演延续初中民乐团的音乐梦;英语配音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滑雪则是她最喜爱的运动,初中起她便爱上雪板剐蹭地面的触感和转身扬起雪尘的自由。
而这些纷呈点缀下亦有着“踏着力气”的厚重色块:她三年在经雅班学习,和焦虑的自己达成微妙平衡。语文英语范文里总能见到她的名字,加三学科的任性选科来自纯粹热爱和向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菁英学生奖学金、区三好学生的荣誉,肯定着她的努力付出。
“趁着还留有青年人的傲气、抱负与理想主义”
她一直有“要在群体里留下助推印迹”的执念,干了不少、干成了不少。
从高一初加入学生会主席团,到高二担任主席,她参与招生直播、组织落实卫生巾互助计划、学生信箱反馈机制,也代表学校参与区党史研习、2023青马培养工程,在其中担任团支部书记并获优秀学员称号。而担任班长的经历则是更为绵长的感动。初始、相知、相熟——她在有着每个同学画像的黑板报、在“高三一班热搜榜”、在凝聚共同付出的“糖豆的故事”舞台剧、在运动会接力的赛场中见证这个群体越来越坚实的联结。能在优秀班集体答辩中骄傲地说出属于我们的故事,何其幸运、何其幸福。
文学社是她另一个盛放思绪的地方。担任社长的经历让她策划“不重要清单”“恰好走进谁的故事里”等推送、社团文化节“三词作诗、创作接龙”活动,在哄闹声里写彩色的诗;她也参与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将FFF文学社展现在更大的舞台上,获得五星级社团、优秀社长的肯定。
“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2023年的夏天,如果你路过一班教室,那将看到椅子桌子上站着的人影交叠,《死亡诗社》背景中所有人用最嘹亮的声音喊出“哦,船长,我的船长”——她经历许多次老师的更换,而那次是对年轻船长的告别,也是她自觉组织过的最有意义的事。忒修斯之船的木板再如何更换,她仍坚信深厚的情谊永不落幕,她需要这些与人群真切触碰的时刻,人、事、情都弥足珍贵,像把灵魂的一个角落存放在彼此心间。
于是她也给暂别的导师写歌、撰写“我们眼中的老师”、画教师节贺卡、组织给保安叔叔写感谢信、FN舞台剧中将带过我们的老师写进剧本、在高考百日誓师的掷地有声中把携手同行化作力量:“我们的船乘风破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
“敬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敬永不消弭的灵气。”
“用力地看、用力地听、像疯子一样在凌晨三点写作”,这是她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方式。她在全心全意的体悟里留存即刻的“灵气”,在混乱中产生秩序,不自觉中升华出悟性。
高中三年里她获得了叶圣陶杯全国一等奖、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区一等奖。《阿健,阿健》中她写父亲,《草原闻清歌》写内蒙非洲相似又不同的草原,《杀死一座长白山》写一个滑雪场的兴盛和东北的阵痛,《走向电话亭》编织把高考奉为圭臬的家族三代的故事,《傲慢与暴食》《零冰世纪》以机器人视角看人性七宗罪……
——
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无数个“附近”和那些“远方的哭声和笑声”,她坚信总要有人义无反顾地去刻画下这些极致的微小真实,才能洞察宏观的幸福或悲哀。“执着的感知”是她“顺着起始点走路”的过程,是她的高度自信和理想主义,但更是她的呼愁、她的坚持、她的彼岸。
“我知道我不得不过去。
我发誓我必须走向那里。”